服务热线
86-021-34636566
在电子产品生产与环保管控领域,手持式 RoHS 分析仪凭借其快速、便捷、精确的特性,成为检测电子产品中有害物质的重要工具。了解其操作方法与元素检测原理,是发挥仪器效能、保障检测结果可靠性的关键。
一、操作指南
使用手持式 RoHS 分析仪前,准备工作至关重要。仔细检查仪器电量,通过电量指示灯或屏幕显示的电量数值,确保电量充足。同时,使用标准样品对仪器进行校准,将仪器调整至最佳工作状态,以消除系统误差,保障检测数据准确可靠。此外,还需检查仪器外观有无损坏,检测窗口是否清洁,避免因硬件问题影响检测结果。
开始检测时,将仪器检测窗口垂直对准样品平整表面,保持 1 - 3 厘米的合适距离,这一距离能确保 X 射线有效激发样品,同时避免因距离过近损伤仪器或距离过远导致信号减弱。按下触发按钮启动检测程序,在检测过程中,务必保持仪器稳定,防止因晃动导致检测数据偏差。根据样品的材质、元素组成复杂程度,检测时间通常在 10 - 60 秒。例如,金属材质样品因元素相对单一,检测时间可能较短;而塑料、复合材料等样品,由于元素组成复杂,检测时间会相应延长。
待检测完成,仪器屏幕会清晰呈现样品所含元素种类、各元素含量等信息。检测结束后,使用干净柔软的无尘布擦拭检测窗口,防止样品残留物质影响后续检测。关闭仪器电源,将其放置在专用仪器箱内,避免碰撞和灰尘污染。若检测过程中出现异常提示,如 “信号不稳定",可尝试重新校准仪器或调整检测位置;若多次检测结果差异较大,需检查样品表面是否平整、是否存在涂层干扰,必要时可对样品进行预处理,如打磨、清洁等。
二、元素检测原理
手持式 RoHS 分析仪的核心检测原理是 X 射线荧光光谱(XRF)技术,这一技术基于物质的原子结构特性实现元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。仪器工作时,内置的 X 射线管发射出高能 X 射线,当这些 X 射线照射到样品表面,样品中的原子吸收能量后,内层电子被激发脱离原子,产生电子空位。此时,外层电子会迅速向内层跃迁填补空位,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具有特定能量的 X 射线荧光,每种元素释放的 X 射线荧光都具有能量特征,就如同每个人的指纹一样。
仪器配备的探测器会捕捉这些 X 射线荧光信号,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。由于 X 射线荧光信号较为微弱,所以需要经过信号放大、模数转换等一系列处理,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,传输至数据分析系统。系统根据元素特征谱线的能量和强度,建立元素与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,通过与标准谱图进行比对,识别出样品中所含元素种类,并通过专业算法计算出各元素的含量。例如,若检测到某一能量的 X 射线荧光强度达到一定阈值,系统就会判断样品中含有相应元素,并根据强度计算其含量,以此判断样品是否符合 RoHS 指令要求,为电子产品有害物质管控提供科学依据。
手持式 RoHS 分析仪以其便捷的操作和科学的检测原理,在电子产品质量把控和环保合规检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熟练掌握其操作与原理,能够帮助检测人员更高效、准确地完成检测任务,推动电子产品行业朝着绿色、环保的方向健康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