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:
18202125770
您的位置: 首页>技术文章>地质勘探X荧光仪使用细节解析

地质勘探X荧光仪使用细节解析

更新日期:2025-07-01   浏览量:46
  地质勘探X荧光仪(手持式XRF分析仪)是野外快速分析岩石、土壤、矿石等样品元素组成的高效工具。其核心原理是通过X射线照射样品,激发原子内层电子跃迁并产生特征X荧光,进而分析元素种类及含量。以下从操作流程、参数设置、样品处理、数据校正、维护要点等角度,详解其使用细节。
  一、操作前准备
  1. 仪器检查
  - 电池与电源:确保锂电池电量≥80%,避免低温环境下电量骤降;使用前检查充电接口是否清洁。
  - 探头清洁:用无尘布蘸酒精擦拭探测器窗口(通常为铍窗或Mylar膜),避免灰尘或油污影响X射线透过率。
  - 校准验证:开机后查看上次校准时间,若超过1周或更换环境(如海拔、温度变化),需重新校准。
  2. 标准样品与配件
  - 携带与待测样品基体相近的标样(如土壤标样SRM 2711、岩石标样GSR-15),用于现场快速校验。
  - 备好防污染手套、样品袋、研磨工具(如不锈钢研钵)等。
  二、参数设置与校准
  1. 测量模式选择
  - 根据样品类型切换模式:
  - 土壤/沉积物:优先选用“Soil”模式,侧重Pb、As、Cd等重金属检测。
  - 岩石/矿石:选择“Mining”模式,延长检测时间以捕捉低浓度元素(如Au、Ag)。
  - 调整探测时间:常规检测设为30秒,高精度需求可延长至60秒。
  2. 能量校准
  - 使用标样进行能量校正:将仪器对准标样表面(距离10mm),启动“Calibrate”程序,仪器自动匹配元素特征峰位(如Fe的Kα线1.93keV)。
  - 若峰位偏移>5eV,需重复校准或检查探测器稳定性。
  3. 基体效应修正
  - 针对不同基体(如碳酸盐岩、硅酸盐岩)加载专用校准曲线,避免轻元素(Al、Si)对重元素(Pb、Zn)的吸收干扰。
  - 部分仪器支持“自动基体识别”,需在设置中开启该功能。
  三、样品处理与测量
  1. 样品预处理
  - 固体样品:
  - 剔除表面氧化层或污染,用玛瑙研钵研磨至粒径<150μm,确保成分均匀。
  - 粉末样品需压片(压力≥10吨)或装入样品杯(深度3mm)。
  - 液体/膏状样品:滴于滤纸或Mylar膜上,自然干燥后测量。
  - 微小样品:用胶带固定于探头窗口下方,聚焦测量。
  2. 测量操作
  - 位置与角度:探头垂直对准样品表面,距离保持5-15mm(根据仪器型号调整),避免倾斜导致X射线散射损失。
  - 多点测量:对不均匀样品(如矿脉、砾石)需在不同位置测量3-5次,取平均值。
  - 环境干扰规避:避免在强磁场、高温或振动环境中使用,远离其他X射线设备。
  四、数据解析与异常处理
  1. 谱图解读
  - 观察特征峰强度:如Pb的Lα峰(10.55keV)、Cr的Kα峰(5.41keV),排除重叠峰干扰(如Sb与Pb的Lβ线重叠)。
  - 检查背景噪声:若连续谱(康普顿散射)过高,可能因样品潮湿或表面粗糙,需重新处理样品。
  2. 数据校正
  - 归一化处理:对无标样测量的数据,利用FP(基本参数法)或EC(经验系数法)校正基体效应。
  - 异常值剔除:若某次测量值偏离均值>20%(如Au含量突增),需重新检测或检查样品均匀性。
  3. 常见异常应对
  - 信号弱:检查窗口是否污染、样品含水率高或校准失效。
  - 元素缺失:可能因检测下限不足(如Ni<50ppm),需延长测量时间或换用更灵敏的仪器。
  - 谱线畸变:重启仪器或重置校准参数。
  五、维护与安全注意事项
  1. 日常维护
  - 每次使用后清理探头窗口,定期用氮气吹扫内部防尘。
  - 每月检查电池触点氧化情况,涂抹导电脂防止接触不良。
  - 存储时置于防潮箱,避免温度骤变导致部件凝露。
  2. 辐射安全
  - 操作时佩戴个人剂量计,探头窗口严禁直接对人体或动物照射。
  - 废弃样品集中处理,避免放射性物质残留污染环境。
在线交流 联系方式 二维码

服务热线

86-021-34636566

扫一扫,关注我们